(2024.3.14-2024.3.20)经济要闻回顾

一、宏观经济

1、国务院总理李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要加强前瞻布局,加快提升算力水平,推进算法突破和数据开发使用,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更好赋能千行百业。

2、国务院总理李强: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以实际行动和积极成效向社会传递信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稳妥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把风险处置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结合起来。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落实落细基本民生保障措施,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3、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

4、央行:要聚焦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要聚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构建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加快养老金融发展步伐。

5、央行: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9.56万亿元,同比增长8.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5.72万亿元,同比增长9%。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次高水平。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82万亿元,同比少增9324亿元。

6、统计局: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07亿元,同比增长5.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847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民间投资26753亿元,同比增长0.4%。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环比上升0.1%。

二、金融市场

1、金融监管总局:着力加强金融监管法治建设,严肃查处“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真正把板子打准、打痛。积极促进新型消费和传统消费。推动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增量扩面。有力服务民生保障,加快补齐第三支柱养老短板,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巨灾保险,持续提升保险保障能力。

2、金融监管总局: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提高项目“白名单”对接效率,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促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配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债务重组、置换。

3、证券日报:银行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的背后,是受监管要求和银行净息差走势的双重影响。2024年银行业净息差仍有收窄压力,在存款定期化背景下,“降息”会继续压降净息差。中小银行是存款定价的接受者,未来银行负债端的重点仍是继续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水平。

三、产业聚焦

1、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优质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积极支持行业地位显著、信用优良、对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带动引领作用的优质企业借用外债。房地产企业及承担地方融资职能的地方国有企业申请办理外债审核登记,仍按原有规定进行管理。

2、发改委:到2025年,城镇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0.2亿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京津冀、长三角等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

3、统计局: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842亿元,同比下降9.0%;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669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0%。房屋新开工面积942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7%。商品房销售面积113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5%。商品房销售额10566亿元,同比下降29.3%。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59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9%。

四、国资动态

1、财政部:3月13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2024年首期人民币国债。这次的发行规模为120亿元,包括2年期30亿元、3年期30亿元、5年期30亿元和10年期30亿元。今年是财政部连续第16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在港发行总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

2、央行:要聚焦稳妥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做好金融支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聚焦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完善金融市场开放制度,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