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
1、国家主席习近平: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2、国务院总理李强:本次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以“重建信任”为主题,非常契合人们的关切。信任建立在我们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并愿意为之共同努力的基础之上。中国是重信守诺的国家,始终以最大的诚意,付出最大的努力,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向世人证明中国是最值得信任的!不管世界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选择中国市场不是风险,而是机遇。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践样板,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
4、经济日报:开年以来,各地区、多领域政策举措密集推出,共同发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是否抓得准、如何做得实,有效性与获得感是重要的衡量尺度。要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5、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建立好跨地区跨部门协调解决问题的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加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力度;认真倾听民营企业真实声音,持续解决民营企业具体诉求;梳理已出台政策并加强政策执行落实,做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一致性评估;积极开展对青年企业家的系统性培训,厚植人民情怀、家国情怀,更好传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二、金融市场
1、21世纪经济报道:据悉,近期地方正谋划储备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支持方向为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领域。上述领域也是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方向。
2、证券时报:“工农中建交邮”六大国有行理财公司及招银等11家理财公司,去年下半年规模净流入逾1.1万亿,大行理财公司较去年初仍有缺口。受“赎回潮”影响,2023年一季度上述11家理财公司存续规模降幅超1.8万亿元。不过,大范围赎回过后很快迎来反弹,下半年累计恢复约1.12万亿元。
3、渤海证券:2023年社融、信贷以及货币供应情况有三个明显的特征,政府信用对社融的支撑力度较大;企业中长贷整体好于2022年,节奏上前强后弱;居民中长贷仍然偏弱,反映出地产对经济的拖累仍在;M2与M1增速差扩大,企业资金活化程度较低。展望2024年,政府融资对社融的支撑仍有望延续,并带动社融存量增速稳步回升至两位数,同时提高资金在实体经济中的周转效率,改善企业资金活化程度。
三、地产聚焦
1、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本轮房地产调控是必要的,房地产市场在逐渐企稳,长期可能呈现L型态势。房地产行业整个下行过程到现在已经两年半了,预计这一轮调控到完全平稳可能需要4-5年的时间。
2、中信证券:住建部和金融监管总局出台政策,在各地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这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和房企的沟通,也有助于利用地方在规划及项目开发审批方面的决策权。政策有助于房地产市场问题的解决,但房价企稳仍需更多需求侧政策发力,尤其是按揭贷款利率的下调。
3、第一财经:2024年开年仅半个月,多家房企披露了境外债务重组的阶段性进展,达成了不同程度的削债规模,基本均在40%以上。预计2024年,房企风险出清将提速。不过,化债完成并不意味着成功上岸,面临仍未企稳的销售市场,房企需努力恢复自身造血能力。
四、国资动态
1、国管局: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资产累计入仓11.14万余件、出仓4.76万余件,节约购置经费2.96亿元。2024年将进一步聚焦资产管理,用好资产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的关键抓手,把握好资产管理的工作思路和科学方法,推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2、北京市发改委:牵头基础设施REITs专班统筹调度,定期培训指导,强化项目储备谋划,全力支持企业申报发行基础设施REITs,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
3、中新网:2024年1月10日,今年首批国债公开发行,而新一年地方债发行也即将启动。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求下,预计全年国债发行规模超9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限额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共同发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作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