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8-2024.1.10)经济要闻回顾

一、宏观经济

1、国家主席习近平:2023年是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果断实行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坚决克服内外困难,顽强拼搏、勇毅前行,推动经济恢复发展,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经济总量预计超过126万亿元,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抗洪灾、化债险、保交楼成效明显,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可圈可点。

2、央视新闻:全国人大发布“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方面提出了20项主要指标。主要指标中,16项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其中,4项指标提前实现,分别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5项指标快于预期。

3、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要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新的消费增长点;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4、统计局: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822.8亿元,同比下降4.4%,实现营业收入120.0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6%,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5、央行:要精准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6、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展望明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条件。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制度、市场、产业体系优势等重要优势持续巩固,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支撑。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保持适当支出强度。

二、金融市场

1、央行:截至11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54万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比重为2.3%。其中,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49万亿元;境外机构持有国债2.20万亿元、占比63.0%,政策性金融债0.77万亿元、占比22.1%。

2、央行:11月,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65344.5亿元。国债发行12205.3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6672.1亿元,金融债券发行9639.3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10978.1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397.3亿元,同业存单发行25173.5亿元。

3、央行:2023年12月,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58.48亿元,其中隔夜期1.18亿元,7天期138.80亿元,1个月期18.50亿元。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157.30亿元。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2.65%、2.80%、3.15%。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14500亿元,期限1年,利率为2.50%,较上月持平。

三、地产聚焦

1、新京报:新年将至,部分存量贷款即将迎来重新定价。选择将每年1月1日作为“重定价日”、且在今年6月20日以前定价的存量房贷,利率即将再度下调10个基点。这与今年9月底开始的存量房利率调整并不冲突。

2、中指院:2023年,TOP100房地产企业拿地总金额13195亿元,拿地规模同比微增1.7%,由于年底推地节奏有所加快,带动企业拿地总额增速转正。央国企及地方国资仍为拿地主力,央国企及地方国资拿地金额占比接近80%。

四、国资动态

1、财政部:1-11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762285.3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总额41215.3亿元,同比增长7.0%。国有企业应交税费52436.3亿元,同比下降1.6%。11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9%,上升0.3个百分点。

2、财政部:用好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适度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更好发挥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循环的作用;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策精准性和针对性,重点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强化政策供给,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3、国资委:2023年前11个月,央企研发经费投入达到9000多亿元,同比增加近700亿元。2024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将持续提高,加快百户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百个智能工厂建设,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4、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监管部门已向地方预下达了2024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随同下达的还有提前批一般债额度。按照监管要求,2024年提前批地方债额度要在1月尽快启动发行工作。但考虑到还需经过项目申报及审核、纳入预算等程序,预计1月提前批地方债发行规模并不大。